2013年1月13日

走進一座小教堂。海岸山脈教堂小巡禮



原本沒打算把2012東遊記的教堂集點之旅寫成一篇文章,畢竟只是走馬看花,很觀光客地到此一遊而已;不過連著看完范毅舜的兩本著作《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瑞士人》,想起緣鏗一面的公東教堂,想起那幾座靜靜的、在週一早上安靜無人的教堂,還是想簡單記錄一下,當然更想要的是下次再找機會,重新走一遭,順便把上次沒去過的教堂也一起收集完畢,只是不知道這個願望什麼時候才能實現了就是。

對天主教非常陌生,對於「白冷會」這個修會更是完全沒概念,直到看完這兩本書才算稍微知曉一點點皮毛,對於我這種凡夫俗子來說,恐怕窮極一生都無法體會那些遠渡重洋的國外修士、修女落腳在台灣最需要被幫助的土地,刻苦、奉獻了一輩子之後,寧可長眠於這片土地、而不是回歸故鄉的心情。或許對他們來說,這裡就是故鄉;但對好多台灣人來說,這裡簡直是遠方。

回到教堂本身,這次去的宜灣天主堂、小馬天主堂、都歷天主堂都與白冷會有關,另外遇到的卡片教堂宜灣教堂、富東公路上的豐南教會,則是基督教體系。包括我在內的一般人應該都不瞭解白冷會,但如果提起台東長濱天主堂幫人腳底按摩的吳神父,可能就有了些許模糊印象。是的,吳若石神父也是白冷會的修士。

雖然沒有宗教信仰,但沒來由地常在旅行途中去看看一些教堂。總覺得教堂、廟宇這些宗教場所,通常比較會是「思考過後的建築」。無論設計這些建築的人是有名無名、是建築背景還是基於信徒的熱情,都是投注了某種「渴望」在其中:渴望與神/天主/神明的交流、渴求某些解答、祈求平安、追求平靜...,使得這些宗教場所的空間設計、如何引進/善用自然光影、採用哪些裝飾...都值得探究,而不僅僅是一座建築而已。連教會/教堂附屬的墓園,在某個程度上,也傳達著意義。

我們第一個到的教堂是「宜灣天主堂」,說實話是誤打誤撞。那時是旅程的第三天,我們從長濱的民宿離開,開車一路向南,想說沿途就順路來個小教堂之旅。宜灣天主堂並不在清單上,我們想找的是「卡片教堂」宜灣教堂。結果還沒到卡片教堂,先遇到通往宜灣天主堂的上坡道,還來不及思考車子就已經開上去了,那坡道挺陡,當時我好怕車子會倒退嚕。



居高臨下的宜灣天主堂,可以看到太平洋。弧形的建築體開著一扇扇長窗,屋頂上的十字架被另一道弧形混凝土包圍,有人說看起來像皇冠,但我想修士們跟他們的神應該從不需要形於外的冠冕,這建築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俯瞰、擁抱著世人。

看了《公東的教堂》才知道,與宜灣天主堂關係最密切的兩個神父,是姚秉彝神父跟史泰南神父,在宜灣天主堂還可看到史泰南神父墓園與姚秉彝神父紀念碑,據說還保存著史泰南神父當年不顧外界眼光穿著做彌撒的阿美族傳統服裝,下次有機會的話要看個仔細。

而都歷天主堂與小馬天主堂,都是出自白冷會傅義修士的作品,而傅義修士在台灣所設計的教堂、民宅合計高達40餘個作品。

我們去的那天,都歷天主堂由於大門緊閉又有附近民房養的狗狂吠,我們只有隔著遠遠的圍牆拍幾張照片而已,但覺得都歷天主堂的十字架很特別、很漂亮。







小馬天主堂則在台11線旁邊,幾乎是一看到這個天主堂就覺得喜歡。可能是草地上的石椅、十字架與鐘在樹木掩映下讓人覺得祥和,當時我並不知道,包含傳奇的池作基神父在內的多位白冷會修士,身後都長眠在小馬天主堂的墓園裡。





從1953年起,白冷會在東海岸建立了48座教堂,這次雖只走訪三座白冷會所打造的教堂,但白冷會簡潔、樸實、俐落的風格表露無遺。跟范毅舜這兩本著作中所描繪的白冷會修士不多言、只是默默地為東海岸資源匱乏的居民奉獻一切的行事風格如出一轍,這群海岸山脈的瑞士人,不只打造教堂,甚至辦學創建了公東高工。書中一再提問的問題:「生而為人的意義是什麼?」修士從不給答案,只能從他們的作為中去觀察與理解。

相較之下,不同於白冷會體系的另外兩個教會,則是另一種風格的展現。無論是卡片教堂、或是在富東公路上有著黃色教堂屋頂宛如童話小屋的豐南教會,或是這次因為天黑而未拍照的樟原教會,單就外表而言,這幾個教會都醒目、鮮明得多,我想,不同體系的傳教士、教徒對於信仰的體現本就有所差異,多加走訪、對照其實很有趣。







我從未走進過歐洲的大教堂,猜想大教堂給人的感受,應該是或莊嚴、或肅穆、或華美、或震撼;但在台灣,如果有機會,卻可以走訪一座座的小教堂。它們不一定奪目,多半被歲月消磨得有些斑駁,可是故事卻很近。


小馬天主堂
:台東縣成功鎮信義里小馬路10號

都歷天主堂:台東縣成功鎮信義里都歷路158號

宜灣天主堂:台東縣成功鎮宜灣路108號

2013年1月12日

關於孕吐,我想說的是...


由於本人秉性低調,本來想要等做完高層次超音波再公告天下,但因為意外被海豹的朋友爆料了,就...提早寫這篇文章了。不過我實在不是個認真的孕婦,所以不用期待這邊會有什麼鉅細靡遺的懷孕筆記,基本上應該只會有孕婦牢騷文而已XD

去年10月發現有身,本著前三個月不能說的傳統〈請相信我也有傳統的一面〉,除了家人之外,前三個月知道的友人應該不超過五個,我那時常開玩笑說,想知道我的孕期狀況的話,請參考酪梨壽司的文章就好,她的狀況幾乎跟我如出一轍呀。連預產期都很接近。

基本上懷孕前期的生活,就在無止盡的害喜中度過。還沒懷孕之前,從沒想過孕吐會讓人那麼厭世。有一天我幽幽地跟海豹說:「你知道害喜的台語怎麼說嗎?」海豹搖搖頭,我說「台語叫做『病子』」,真是XX的貼切。(我一定是太無聊了,才會查到這首「病子歌」。而我曾經更無聊地想把阿妹的《掉了》改編歌詞為《吐了》,但因為往往歌詞還沒想完就又要去吐了所以一直沒有改編完成...)

我大概從第六週開始孕吐,之所以記得這麼清楚,因為那天是公司的家庭日。家庭日回到家的那個晚上,我終於突破前幾天只是想吐的感覺,而真的吐出來了。這一吐不得了,簡直像是打開開關,從此開啟了我吐吐嫂的生活。

本來食量就不算大,開始孕吐之後,食量大概只有懷孕前的三分之一,更多時候是根本沒有食慾,幾乎不會有「餓」的感覺,吃東西只是因為覺得用餐時間到了多少要吃些什麼。

可是,即使吃下去了又怎樣呢?吃下去的食物八成以上會在進食後的一小時內吐出來,把食物還諸馬桶。那時候覺得馬桶真的是我最好的朋友,它不只了解我難以言喻的苦楚,還無條件接納我的滿腹...食物,當我在馬桶面前吐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時(當時除了耳朵之外的五竅幾乎齊流:除了嘴巴在吐,連鎖反應還有鼻涕、眼淚也會跟著流),唯一能自我安慰的是「好吧。據說吐得厲害在某程度上代表寶寶健康」這樣的信念,只要寶寶健康,自己慘一點是無所謂,就把害喜當做是寶寶在跟我打招呼吧。

不過這樣的正面思考當然還是會不敵無止盡的孕吐帶來的厭世感。

當你一天至少三吐四吐,動輒五吐六吐,偶而創新高來個七吐八吐(是指真的有吐出東西喔,不是只是"想吐"而已),吐到肚子都有種肌肉痠痛的感覺(如果因為害喜而吐到有腹肌也真是太酷了...),吐到明明胃裡都沒東西了還是無法遏止胃的翻攪,像是要把胃袋整個都掏出來一樣,那股作用力是身體內部自發性的,阻止不了也平復不了。當你吐出苦苦的膽汁,或是喉嚨因為吐出胃液而有強烈灼傷感時...你真的無法不厭世。。那一陣子我常常覺得自己走路在飄,很有仙風道骨的感覺,原本就沒什麼耐性的脾氣變得更差,奉勸世人千萬不要考驗孕婦的耐心。

那時我好佩服害喜嚴重或有其他孕期不適的媽媽還願意生第二胎,問了一下兩個姐姐,都說她們當初都吐到四個月左右才不吐;再問她們怎麼還願意生第二胎,我二姐回得絕妙「因為生完就忘了因為生完就忘了因為生完就忘了因為生完就忘了因為生完就忘了因為生完就忘了」。我也知道比起許多要躺在床上安胎、出血的孕婦來說,只是孕吐的我其實已經很順利了。

而在那段看似永無止盡的孕吐期間,慢慢地參透了一種近似乎禪的境界。例如:

吃東西是為了吐出來,吐出來是為了能再吃下東西。

以前看到食物,會先想到吃進嘴裡的滋味、會想它有沒有營養;現在看到食物,第一個念頭是它吐出來是什麼味道?接著才會想有沒有營養,至於吃下去是什麼滋味...說實話一點也不重要。反正一切都只是過程。
(為什麼會忽然想起蛋堡的歌...)

另外就是莫非定律。

當你出不了門的時候,就更容易有朋友約你去聽表演、約你吃飯、約你...,但你根本都不想去也沒法子去可也無法言明。

印象最深的是那時大家在湊2012年簡單生活節的票,說實話我好想去聽,因為卡司很好,問題是我不想吐在草地上。當時我心裡的OS是這樣:「老娘現在的生活還不夠簡單嗎?每天只剩睡覺、吃、吐三件事情,每個周末幾乎都足不出戶....去簡單生活節的人的生活誰能比我簡單?(顯示為翻桌又惆悵)」


唯一不知道該說好還是壞的就是體重直直落。感受到久違的褲子鬆垮垮的感覺...

從我開始吐的那一天起算,到目前整個孕期的體重最低點,我曾經瘦了將近六公斤。其實以孕吐來說,應該算是嚴重了,雖然不至於連喝水也會吐,但一般來講孕吐導致體重降低超過原本體重的1/10,就可能是妊娠劇吐症。醫生有開給我止吐藥跟維他命B6,也問過我要不要打點滴,但我幾乎沒怎麼吃藥也不打算打點滴,因為吃藥會讓我更想吐,而打點滴頂多也只是暫時止吐,還是跟它正面對絕吧。總不能常常打點滴。而能找到的緩解孕吐的方式我也幾乎都試過了,沒用,通通沒用。

懷孕前三個月因為寶寶從媽媽身上吸收的營養有限,所以體重減輕的影響不大;不過進入第四個月,因為還在吐,加上曾經感冒,體重繼續掉,醫生就語帶保留地說「體重盡量不要再降了...」,不過寶寶的成長速度都有符合進度就好。也幸好進入第四個月後,孕吐雖未完全消失,但已稍微緩和,體重慢慢止跌回升,不過截至目前18~19W為止,還沒恢復到孕前的體重。話說空腹量體重這件事情也有淡淡的哀傷:我現在幾乎隨時都是空腹啊.....


懷孕後才發現要知道的事情好多,懷孕的世界真是博大精深。有天看到FB一篇文章《頂撞媽媽的條件》,簡直看得我點頭如搗蒜,立刻丟給海豹,說「我以後要把這篇文章印出來當作家訓貼給小朋友看!」好啦我承認我很幼稚。

說實話我不太相信有人真的會看完這篇顯然是一個滿腹牢騷的孕婦的長落落抱怨文,但如果你真的看到這邊,請記得:天下(大部分的)媽媽真的都很偉大,大家一定要謹記在心,如果可以盡量不要惹她們傷心,關於這點我自己也在努力,共勉之。

(謎之音:為什麼結尾急轉直下變成勸世文來著?)

2013年1月6日

很難唸但很妙的台南小店。暖暖蛇工作室/ Café Flâneur



於是我有了一張跟Jean Reno的合照。在台南一個小巷弄裡、有著奇怪店名的咖啡店的,天井。



說實話還真沒看過這麼刁鑽的店名,「𨑨迌咖啡˙暖暖蛇工作室/ Café Flâneur」。不管是中文還是英文(好吧其實還有法文),沒有一個好打、好唸的,加上我怎麼打都是亂碼,所以我決定用最好叫的暖暖蛇來寫這家店。(可以參考Y老闆自述取店名的由來)

暖暖蛇在普濟街,距離台南小吃一級戰區國華街永樂市場只有不到100公尺之遙。若以民族路為界,民族路以南的普濟街應該已經算是永樂市場的一部分,還算熱鬧,而暖暖蛇的落腳地,則是外人罕至的民族路以北的普濟街了。

我們到的時候大概是下午三點,2012年底連假的第一天,禮拜六,照理說應該人聲鼎沸,但暖暖蛇一樓只有一桌熟客外加一名喜歡自己爬樓梯的小娃兒,二樓倒是幾乎坐滿了。不過這也令我鬆口氣,我好討厭走到哪邊都一堆人的台南啊。。

儘管不餓,還是點了愛台丸、蘋果派、蜂蜜葡萄柚跟冬季限定的義大利碧翠林特調Bicerin,是咖啡+巧克力+熱鮮奶。因為座位背光加上技術不佳,這天的食物我怎麼拍都很失敗...,但這無損食物的美味,特別是那本質上是素油飯的愛台丸,清爽、好吃、軟硬適中的口感令人一口接一口,必點啊。蘋果派則是酸酸甜甜,配上清爽的蜂蜜葡萄柚很不錯,至於溫醇香濃的義大利碧翠林特調...則讓這個陽光午后...太美好了。下次想要試試看據說也不錯的鹹派跟泰式奶茶!





暖暖蛇有很多很棒的書,除了一樓成排的Lonely Planet大軍,還有非常多有關旅行、設計的書,即使兩手空空地來,也能找到想看的書打發時間....前提是,如果不會被這店裡店外的空間給分了心的話。

我就一直被分心。







點好餐,就跑下樓店裡店外看個不停,從門口很酷的行李箱店招、一樓昏黃但很有味道的面窗長桌、從吧台才看得到的高懸牆上的五個時鐘跟漂亮的版書、明亮天井的鮮明塗鴉...,每個角落都好有梗啊。

跟尚雷諾的合照就是在天井拍的,暖暖蛇所在的咖啡館算是前進,天井是串連前進與後進的空間,後進的門口貼有很可愛的止步標示,非常引人遐想。就像每個城市都有著不同的個性一樣,暖暖蛇的空間也很多元不單調,能打造出這樣空間的人,應該無論到哪裡去都不會感到無聊才對吧。











在樓下晃來晃去拍照時,Y老闆隨口問我是台南人嗎?我愣了一下,說對啊。不曉得為什麼這次回來很常被問,到底是因為長得一副台南人的樣子還是因為長得一副不是台南人的樣子啊?說到這個,我還蠻喜歡看暖暖蛇的網誌,同為台南人挺容易找到共鳴。像Y老闆寫到每逢冬天阿母就會準備的麻油米糕,讓我頓時想起:對吼,我也好久沒有跟阿母點餐說我想吃米糕了...老薑、米酒跟麻油...光想就暖了起來。

暖暖蛇二樓的空間則比較回歸常見的老屋改造風格,磨石子地板、內嵌式書櫃還有狹長的前陽台,陽台上放著一架木馬,稍早剛進店裡遇見的小娃兒奮力爬上二樓後就騎上木馬,好可愛。

緩慢地吃光了食物,才在杯盤狼藉的桌上發現每一桌都有一個小木塊,上面標註著不同城市,我們坐的這桌是舊金山。。啊我好想去舊金山啊。(顯示為容易被煽動)。帳單也很可愛,以登機證為設計概念,捏在手上還以為真的就要從台灣飛出去一樣。



在暖暖蛇蛇了一個多小時,臨走前帶走了一個來自泰國西北邊境城鎮Mae Sot(美索)的手機套,運用當地原料、當地人力所製作,有淡淡的民族風但不誇張,可裝手機又可裝零錢小東西的設計很實用。。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也許我一輩子都不會去美索暖暖蛇,可是我卻在暖暖蛇認識了美索。

𨑨迌(tshit-thô)咖啡·暖暖蛇作室/ Café Flâneur台南市普濟街53號
店家臉書

2013年1月5日

Kadoya喫茶店。好甜點也要有好服務才相襯



Kadoya喫茶店,很難單純說好或壞、推薦或不推薦的一家店。

餅乾糕點飲料都美味,空間有特色,音樂有品味,老闆人也不錯;但不知道是因為試賣中所以外場店員頗狀況外(若恕我直言,已經接近兩光的程度),很多服務細節也未到位,給人感覺就是「可惜」:這麼有特色的一家店,若服務細節能跟上,多好?

就把時間回推到2012年的最後一天。下午一點多,在快要懷疑自己是不是記錯地址的時候,我們終於到了Kadoya。知道Kadoya是間很昭和時期、很老派的日式咖啡店,整家店光看外觀,真的會有恍如身在日本的錯覺。

復古綠色的磁磚、橘黃相間的遮陽棚、紅底白字的日文店招,走進店裡,馬蹄型的吧台很吸睛,我們選了窗邊的位子坐下,窗簾是細緻漂亮的蕾絲,米白色的桌配咖啡色的椅,略帶點復古北歐風的銘黃色吊燈,咖啡金色澤的吧台椅襯上午后金黃色陽光,真是說有多漂亮就有多漂亮。









我們到店裡的時候,只有一桌客人外加吧台一位客人,客人還不算多。店員送上Menu,分為咖啡、TWG紅茶(整壺,可回沖)、蛋糕與點心四類,店員提醒說點心類的貓足今天沒有了。於是我們看了半天後決定點草莓奶油蛋糕、肚臍餅跟鮮奶茶,這時候開始了鬼打牆。

聽到我們點鮮奶茶,店員說因為還在試賣期間,所以奶茶類的還沒有。於是我改點錫蘭紅茶,店員向吧台內的另一位女生店員確認後,告知錫蘭紅茶也沒有,老實說這時候我已經有點...不悅,明明只有四頁菜單,品項不算太多,在開門前確認哪些品項有供應、哪些沒有不是基本嗎?而且現在並不是店家已經營業一陣子的傍晚或晚上,明明才開店沒多久呀...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臭臉太明顯,原本的男店員退場,改成吧台裡的那位女店員來幫我們點餐。於是我改點紅茶類的「奶油焦糖魯比紅寶石茶」,就這麼準,我正好點到整頁紅茶品項中唯一缺貨的項目,此時我的心情除了深深的嘆息之外,更是覺得應該去買彩券了。

最後我點了拿破崙紅茶。然後又問了女店員,蛋糕類的「天堂路」是什麼?女店員的回答大意上是這款蛋糕是用奶油做的口味,此時我完全無言,這句回答相當於是沒回答...十款蛋糕應該有七八成以上都是用奶油做的吧...蛋糕取這種名字,就應該可以預期客人會好奇詢問,這種答案,應該算是零分。







餐點很快上桌,草莓蛋糕很漂亮、銀色托盤上放著銀色茶壺與一片小點心,看到那片小點心的時候,我跟海豹再度面面相覷。那片點心是肚臍餅,而我們已經點了一份肚臍餅,這當然不算什麼大問題,而是小細節,這天的點心除了肚臍餅之外還有芝麻脆餅、抹茶方糖,店家如果能將紅茶所附的茶點換成跟我們已點的點心不同的茶點,或是在我們點肚臍餅的時候,提醒我們紅茶已會附上肚臍餅,可以點其他點心試試看,我們都會非常開心。





回到餐點本身,草莓奶油蛋糕非常好吃。蛋糕體鬆軟芳香,奶油好吃不膩,吃了還想再吃;肚臍餅香脆偏甜,配上紅茶剛剛好;TWG的紅茶不用多說,即使回沖還是好喝,以下午茶的標準來說,Kadoya餐點本身完全沒有問題,甚至可以打趴北中南一堆假掰咖啡店。

下午兩點多,店裡已經接近客滿,以這麼偏遠的地理位置以及才剛開始試賣不久的客觀條件來說,這家店之後應該會頗熱門吧。這時疑似老闆的男子也現身吧台,海豹去結帳時順手外帶了一包抹茶方糖,據海豹說法,老闆人不錯,頗能聊的,那可不可以勸老闆加強一下外場人員的訓練啊...Orz



回台北後,朋友問我推不推薦Kadoya?我只能說,一言難盡(所以就寫了這篇長落落的文章)。基本上我覺得Kadoya值得一去,希望我們遇到的情況只是試賣期間難免的瑕疵,正式營運後這些情況都能改善。下次有機會我還是會再去Kadoya,除了確認服務的部分有無改善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把上次沒吃到的甜點通通吃光光!

註1:後來看店家臉書發現試賣期間到2012/12/30,所以我們去的那天應該不算是試賣而是正式營運了?(驚)

註2:外帶的抹茶方糖也好吃,我原本傻傻地就望文生義以為真的是抹茶方糖,還擔心吃不完,想不到是做成方糖狀的抹茶餅乾,外頭灑上糖粒。造型可愛,抹茶味濃郁,酥鬆甜美很好吃。

Kadoya喫茶店:台南市樹林街一段36號/ 0980-859953



2013年1月4日

台南小吃古早味之文賢路要走幾遍



新的一年,不如就從古早味開始。

不曉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曾經被避之唯恐不及或是被遺忘的古早味事物忽然又時興了起來。可對我來說,真正的古早味應該是一直存在那裡的才對,就算快被時間的洪流淹沒、總被人來人往的車流不息忽略、幾乎被退潮的記憶給忘卻,它還是在那邊,用原本的面貌示人、用原有的味道待人,略帶一點「常存抱柱信」的偏執與不合時宜,才對。

2012跨2013年的四天連假,難得地都呆在台南。因為三餐已經被老媽餵得很飽,偶而溜出門晃晃,只能找些小東西來嚐。老實說,台南的古早味太多了,寫都寫不完、吃都吃不遍,就先把台南老家附近的幾家小店一起整理吧,剛好可以從文賢路頭一路吃下來(只是不知道要走幾遍才吃得完就是,因為這幾家店的開店時間好像都不太重疊...)。

※ 老闆是可愛歐吉桑的雜貨店兼賣古早味紅茶&紅茶牛奶
說來慚愧,在這附近出沒了30幾年,居然從沒繞進過文和街這條小路、喝過這攤古早味紅茶,直到有天看到網友介紹,才知道在我家附近就有這麼一攤滋味古早味、包裝也古早味的柑仔店兼賣紅茶。

為了喝到這古早味,我們還真的三顧茅廬。禮拜六下午一點多經過,沒開;禮拜一早上經過,沒開;直到禮拜二早上經過,終於開張了,幸好這店的位置在我家對外交通要道上,三顧茅廬還不算太麻煩。



這其實是一家柑仔店,一旁有大大的冰櫃放著各式飲料,另一邊則是掛著古早味紅茶、紅茶牛奶的招牌。紅茶分小、大、特大,紅茶牛奶只有中跟大,很玄妙的size。於是我就問老闆大杯是多大?老板逗趣地雙手一比「大杯就...這麼大!」於是我就不明所以地點了大紅茶跟大紅茶牛奶。

只見老闆慢條斯理地走到大冰櫃,拿了一瓶很少見的長得像大瓶統一多多的藍色統一鮮奶,整瓶倒進塑膠袋裡,對,古早味紅茶是袋裝,不是杯裝,然後舀了一大勺紅茶加進鮮奶,老闆邊解說「小姐你來看,大杯就是這樣一大勺啦」(其實我有點忘記大杯到底是一大勺還是兩大勺了...囧),然後插入吸管,用橡皮筋綁起袋口,古早味紅茶牛奶就完成了。



我邊問老闆說啊你們平常週末是不是都沒開啊?老闆說禮拜六有開啊,然後補充說,平常開早上跟下午(我猜中間是老闆吃午飯跟睡午覺的時間所以沒開),結果後來剛好有一名應該是熟客的阿伯也跑來,劈頭也是問老闆說啊怎麼前兩天都沒開(所以不是只有我這生客撲空嘛)?老闆才不好意思地補充說,啊禮拜天會去爬山啦,所以也不會開...老闆好可愛啊!是我喜歡的那種歐吉桑類型耶!決定以後回台南都要來找阿伯買茶喝。



試喝結果,個人喜歡紅茶牛奶勝於紅茶,但紅茶牛奶這樣的比例還是偏甜,最好自己加些水或冰塊稀釋,我們後來是把喝了兩口的紅茶又加進那一袋紅茶牛奶,變成自製的超大紅茶牛奶...才覺得甜度比較剛好。

古早味紅茶:台南市文和街13號



※ 藍色發財車大排長龍邱記阿來水煎包
記得小時候,每天下午三、四點,總會有發財車放著「小籠包~小籠包~好吃的小籠包」的廣播穿梭大街小巷,偶而爸媽會買一份給我們吃,對於小鬼頭來說,皮厚餡多的小籠包是熱騰騰的美味,而且我莫名地喜歡&懷念小籠包的醬料。當時的我當然不知道日後小籠包界的顯學是要像鼎泰豐那樣,皮薄得吹彈可破、連皺褶數目也要考究計較,小時候的世界哪有那麼複雜?

偏偏就在台南罕見冷得要命的2012年倒數前兩天,回家路上我忽然好想吃熱騰騰的水煎包。那是吃不完一籠小籠包時的絕妙替代品,雖然一個是蒸的一個是煎的,但反正都是包啊。所以我們就在寒風刺骨中哆嗦地等著水煎包出爐。邱記阿來水煎包營業時間很酷,早上六點多到九點多,下午兩點多到六點多,小小一輛發財車,除了偌大的鍋爐負責煎水煎包之外,爐子旁是現擀麵糰工作區;擀麵區旁邊跟對面是包水煎包區,擱著好大一籃高麗菜絞肉餡;爐子對面是包裝區跟結帳區。人人幾乎八顆、十顆地買,錯過這一爐,下一爐得再等上15分鐘。



水煎包的醬料只有辣椒醬,沒有醬油膏,據說不加醬也好吃,但加了辣椒醬之後,居然有幾分小時候愛吃的小籠包醬料滋味,頓時懷念了起來。邱記阿來水煎包皮算軟Q,高麗菜餡清甜好吃,起鍋時水煎包的屁股金黃誘人很上相,下次想要多吃幾顆啦!

邱記阿來水煎包:台南市文賢路文和路口,中油加油站斜對面,嘉洲藥局旁

※ 小巧飽滿的老牌雞蛋糕
雞蛋糕跟紅豆餅應該可以並列兩大老少咸宜的點心,從小吃到大,只要聞到飄散在空氣中的香甜味道,就會被制約地去買上一袋。

文賢路上有一攤老牌雞蛋糕很好吃,他們的雞蛋糕個頭不大,但很飽滿,不像有些雞蛋糕塊頭很大但咬下去很空虛令人生氣。老牌雞蛋糕有原味、奶油、紅豆三種口味,每種價格不同,但可以買綜合包,原味是單純的好滋味,又香又綿密,紅豆口味我有點忘記了,但奶油口味非常好吃!雖然不到爆漿的程度,但可稍微媲美之前很流行的半熟蜂蜜蛋糕的那種狀態,令人驚艷。

老牌雞蛋糕:台南市文賢路522號門口

※ 從小吃到大,乾麵滷味都好吃的大港意麵
以前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只愛吃乾麵不愛吃湯麵,後來離開台南到其他城市,才知道原來好吃的乾麵不是那麼理所當然(就像在我還沒去台北唸書前,理所當然地以為冷飲店的飲料,店員現場手搖是基本的禮貌才對,當我第一次喝到從飲料桶裡舀出來事先調好的奶茶,真的很想吐出來...)。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我覺得台灣小吃最讚的兩個地方是台南跟宜蘭,因為宜蘭也有好多好好吃的乾麵啊!

離題太遠。大港意麵是我們家從小吃到大的意麵。從它最早破破舊舊(我不好意思說其實是破破爛爛)的時期,到後來搬到西來庵隔壁,門面乾淨許多,因為生意一直很好,應該是最近兩三年吧,又搬到現址(應該是以前的美好教會所在地),幾乎每次回家都會吃一次。

我只吃過他的乾麵,而且從來沒在店裡吃,每次都是買回家全家人一起吃,簡單的乾意麵淋上肉燥、灑上一撮韭菜、添上兩片肉片跟一片魚板,就是吃不膩的好味道。除了乾麵好吃,滷味也好好吃,而且幾乎是沒什麼地雷,每樣滷味都有水準以上,豬頭肉超好吃,豬耳朵、豬小腸、豬頭皮、豬舌、鴨胗也都好吃,連常常是地雷的海帶都入味且不過硬也不過爛,還有一道有趣的「菊花肉」,我爸說菊花肉好像還會限制每人只能點一份,不能多點,很妙。

我們幾乎都是中午才會吃這攤,因為老媽說有時候傍晚去買,肉燥會淋得比較少,乾麵就沒那麼好吃。還說他們都私下稱呼這家麵店是「不孝麵」,因為目前店裡負責掌店的是第二代,常常聽到第二代在店裡罵第一代...我是沒有現場直擊過,就姑且當作茶餘飯後的話題吧...。

大港意麵:台南市大興街241號

以上四家都算在文賢路的範圍,從地理位置來看是可以沿路從第一家一路吃下來,但每家店開張的時間都挺任性,好像都剛好錯開...(任性的台南人代表兩手一攤)。不過反正光是文賢路、成功路一帶,好吃的店就很多,大可以來來回回地吃上幾輪。

例如水煎包還沒開的話可以去吃對面的阿興虱目魚跟蒜頭飯或隔壁的小南米糕、雞蛋糕人太多可以去吃和緯蝦仁飯或阿美綠豆湯,再不然就去Costco散步消化好了,Costco附近的和緯路黃昏市場裡也有不少吃食,更不用說離黃昏市場很近的旗哥牛肉湯了(雖然上次回家吃覺得有點退步...)。

傳說中台南第一難買的明和菜粽也在成功路、文賢路附近,還有價廉物美的黃家蝦捲...台南小吃真是一不小心就攤攤相連到天邊啊。本篇沒什麼照片,因為都是平常吃的,不會特地拍照,想知道真相的話...就直接殺過去吧,我想是不會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