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8日

我就這樣上了雪山。。嗨啾陪我上主峰

為了前後呼應,我要先說「多謝嗨啾!」;但為了前後貫串,還是採取順敘法吧。。

從三六九山莊到黑森林之間,是一連串乏味的之字型上坡,我幾乎走在隊伍的最後面,慢慢調勻速度與呼吸。忘記走了多久,黑森林到了。



關於黑森林的傳說太多,暗自提醒自己要步步為營。。我的黑森林,不算晴朗但也不至於迷濛,天色是有點陰,柳杉們好像在竊竊私語該給我們怎樣的天氣。

進了黑森林,才稍稍明白為何這裡容易使人落單進而迷途,恐怕是因為黑森林太美了,走著走著就忍不住放慢腳步想將景緻盡收眼底( 或相機底~~),再回神發現已離同伴好幾步遠,一次兩次三次...,總有一次會讓自己陷入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境地。




路過石瀑區,往上看是石瀑,往下看也是石瀑,歷經千萬年的風化、熱脹冷縮,岩石碎裂成石塊。可能曾經天崩地裂,可能偶而靜靜崩解,簡直像是肉身試煉一層又一層,也許終點是灰飛煙滅?



好久。蹲低身子鑽過頹圮的樹幹,奮力大步跨過崎嶇的石塊;偶見泉水潺潺,黑森林無邊無際。。慢慢地,總是以著奇怪姿態彎曲伸展的玉山圓柏愈來愈常露臉,豁然開朗只是一瞬間:圈谷到了。。



圈谷的存在,或許能解釋一部分雪山之所以被稱為雪山的原因。小時後地理課學過的冰河地形大意是,由於遠古時期冰河的緩慢移動造成了深且平坦的侵蝕地形;很難形容在揮汗如雨的南台灣想像冰河地形的難處,如今,我終於站在圈谷裡。

踏進空蕩廣大的圈谷,風啊霧啊全都捲進來,趕緊挑了個樹叢邊,坐下來吃點東西休息休息。我大概從11點多休息到11點半,看著隊友一個一個踏上征途,我卻始終沒有勇氣、力氣起身,怎麼連出發都這麼艱辛?

當我看到圈谷裡隨處可見的玉山圓柏時,總算明白,那種匍伏前進、好似總是在跟無形力量撕扯對抗的姿態,不是為了搞怪,而是生存的必然。稀薄的空氣豆大的雨,漫天的雪無遮蔽的陽光,就這樣春夏秋冬日升日落地輪替,活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掙扎的痕跡。

1.1km,從圈谷上雪山主峰的距離;400m,從圈谷上雪山主峰的垂直高度。。若在平地,1.1km不用半小時就能走完;若在一般山上,1.1km 陡上400m,頂多有點喘但也不算過分;可是在雪山,從3400m 到3800m 的這1.1km,真是要了我的命。。

所以這段過程沒圖沒真相,我連走路的力氣都快消耗殆盡,根本沒有餘力掏出相機取景按快門。

每隔100m 就會有個指示牌,像是詛咒又希望快快解脫,不需要 12道金牌,只要集滿11個指示牌,就能抵達朝思暮想的雪山頂。。

這1.1km 是怎麼走的呢?嗨啾就在這時初登場!走了200、300公尺後,我體力明顯不濟。於是每次看到指示牌,我就停下來吃顆嗨啾,喝點水,繼續走,然後中途通常得在休息一次,才能抵達下一個指示牌。這當然是高山症狀,我沒有頭痛,可是非常容易喘、非常疲累,行走江湖這麼久,從不曾落到這種地步過;不敢想像倘若當初沒有隨手把那條嗨啾丟進背包裡,我到底有沒有辦法登上主峰?

其他隊友也彼此彼此,只能微弱地互相打氣,一步一步緩慢前行,像是烏龜又像蝸牛,體力耐力都已經用罄,只剩意志力還在燃燒。

下午一點,總算爬上雪山主峰頂,花了1.5個小時,走完這最後的1.1km。。。不免俗地得來張登頂照,皮笑肉不笑地拍完正常登頂照之後,我就癱在主峰頂的大石塊上,順便拍了張名副其實「掛在雪山上」的照片~~



喔耶喔耶!人生第二座百岳,就在嗨啾的大力相助下,到手了。。

部分隊友雪山主峰頂上合照! 20090618雪山主東


2009年6月27日

我就這樣上了雪山。。披星戴月上東峰



半夜,可能是凌晨一點多吧,有隊伍摸黑抵達七卡,有隊伍起床整裝,本來各隊行程不一,也沒啥好抱怨,但是有一部分的人實在是很超過啊...明知道許多人還在睡覺(雖然不見得睡得好),卻是邊大聲聊天邊整理行李,不必要的聊天實在令人聽了火大...。更。

於是,所謂的凌晨三點起床一點也不痛苦,因為在那之前早就被吵醒了。。三點半吃早餐,失策地舀了太多粥,吃得我好痛苦。凌晨四點,出發。


出發時,星星依舊滿天閃,連昨晚沒看到的月亮也冒出來了,很美,很美。不過摸黑上路後就不再有閒情意致欣賞了,緊盯著微弱頭燈光束,跟著前人步伐,不斷上坡;據說這段頗累,但摸黑走就沒什麼感覺。夜幕一吋一吋被拉開,開始可以辨別遠方山巒層次,山黑天灰雲海白,顯得很水墨。



清晨五點,正好走到一段山腰平緩地,眼看著天就要亮了,大家紛紛卡位想捕捉日出東方的瞬間。天空藍的橘的白的黑的在拉鋸,好精采;圓滾滾的太陽好像是從雲海裡升起,只恨自己相機不夠力,沒法子捕捉清晰。

看飽了日出,心滿意足地繼續走,南湖大山、桃山、中央尖、大霸、畢祿羊頭都好清晰。我覺得這朵雲超頑皮,簡直像是在模仿中央尖啊!



傳說中的觀景休息台+ 哭坡終於到了。我在觀景台上奮力吃掉一顆蘋果,補了防曬,準備上哭坡。



現在走哭坡,已經不會想哭,因為我們少踢了從武陵山莊到雪山登山口的那一大段路。



哭坡上有好幾叢杜鵑盛開,配上圓柏張牙舞爪,很讚。



走完炎熱的哭坡,在山徑旁遇見一朵落單的百合,真沒想到這季節還能看到高山百合哩。



告別百合後,路開始有點上上下下,同時也轉進了山陰面,又休息了一次後,雪山東峰就近在眼前了。。



我們把包包卸下,拿著相機跑上雪山東峰。第一顆百岳耶!3150M。



從雪山東峰可以望見今晚住宿的「三六九山莊」,看起來很近,領隊卻說還得走約一小時,唉。不過,嚴格地說,三六九山莊跟停機坪,反而是我對雪山開始有印象的起點,因為去年三六九山莊火災的事件實在太蝦了...。



從雪山東峰到三六九山莊,沿路大致平坦,上下坡交錯,視野非常開闊。



我們在大約早上八點40分時抵達三六九山莊,卸下裝備,一邊等待其他的隊友,一邊整理待會要登主峰的輕裝。



大家陸陸續續在早上九點左右全數抵達,看了一下窗外,發現雲霧開始聚集,領隊決定早點出發以免午後變天,可是那時候我已經腳好酸了呀。。

早上九點半,重新整隊出發。不到一個小時,三六九山莊已經從豔陽高照變成雲霧縹渺。



簡直像是迷霧森林。

2009年6月21日

我就這樣上了雪山。。七卡我來也!



早上八點,陽光刺眼。禮拜四,捷運公車都是上班族與學生,背著一顆(對我來說很大顆的)包包的我,顯得突兀;抵達集合地點,挑了遊覽車一上車的位子,當時根本沒想到,這座位後來竟讓我直擊了超經典的畫面。


8點15分,遊覽車總算出發。遊覽車上正轉播著洋基對國民的比賽,看到5局上結束,王建民下場後,我...就正式昏迷了;再睜開眼,比賽已經進行到8局下,可是比數還是沒變,害我差點又要昏迷。沒想到平淡的9局上結束後,9局下竟然這麼...精采跟扼腕,雖然最後洋基輸了,但那兩次盜壘以及整場比賽中好幾次的奇怪判決還是令我印象深刻。

咳,顯然離題了。我要說的是,車子離開雪隧後,沿著宜蘭縣員山、大同一路上山,台七甲很蜿蜒,迷迷糊糊中看著長滿整片河床的西瓜離我愈來愈遠,幾乎快要睡著的我,一個轉彎,看到對面車道迎面而來一輛砂石車離我們好近,心想「靠,不會吧!」隨後就聽見司機大罵了一聲幹,為了閃避這輛砂石車,遊覽車陷進山溝裡,緊緊貼著山壁。

動彈不得。



一輛路過的中型遊覽車的司機停下來幫忙,跟在我們後面的另外一輛砂石車緩緩開到我們前面,也停了下來。至於導致這場擦撞事件的砂石車,短暫停留後就消失無蹤。

兩個遊覽車司機、一個砂石車司機在遊覽車附近繞來繞去,研究該怎麼做才好。精實的砂石車司機返回駕駛座,拿了一捆鋼索、鐵鍊與扣環回來,把鋼索接在遊覽車車頭下方,接上鐵鍊,鐵鍊的另一端則纏繞在砂石車尾下方(原諒我搞不清楚這些車子的結構),扣上扣環,然後砂石車司機走回駕駛座,發動車子。

拉不動。還差點因為煞車不及撞上遊覽車,幸好遊覽車司機適時攔住。砂石車司機下車,走上山壁研究了一下,發現遊覽車裡竟然坐滿人,又罵了一聲幹(應該啦,因為隔著玻璃我只能讀唇語),說車上都是人怎麼可能拉得動?於是我們從安全門下車,站在路邊,看著砂石車司機再試一次。

這回遊覽車總算離開了山壁。卡在山壁那一側的遊覽車輪胎破了皮,車體本身倒是沒有什麼問題。謝過砂石車司機與幫忙的遊覽車司機,大家重新坐上車,全都醒了。

不敢想像如果旁邊不是山壁而只是護欄的話,後果會如何。不過坐在堪稱是觀景VIP位置的我,大開眼界,原來砂石車還有這樣的功能啊。



再度上路,前面不遠處就是「思源啞口」,這裡風景美得很,很多人停車拍照,不過我們停車是因為司機要檢查輪胎。可是啊可是,從思源啞口到武陵農場之間的這段路,真是漂亮!

緩慢地抵達了武陵農場,對於武陵農場一點印象都沒有,沒想到這麼大~~由於擦撞事件,時間有點耽擱,於是我們先到武陵山莊吃午餐,吃飽後再到遊客中心報到。原本因為停電,以為可以不用看宣導短片,結果好巧不巧,正當我們要離開時,剛好來電了,只好乖乖進視聽室。

下午兩點多,從遊客中心出發,駛向雪山登山口。相當慶幸現在來爬雪山,可以省下這段約要2~3小時路程的產業道路。



想不到今天也有蠻多支隊伍要上山。在登山口檢查完入山証,又看了一支短片後,因為同行中有位團員不在申請入山的名單中,領隊又花了不少時間處理這件事情,以致於我們直到下午3點51分,才正式踏上雪山主東之路。

登山口後轉個彎,就看到著名的景點,雪山登山口旁的大水池!下午天色有點陰暗,拍了幾張照片就趕緊跟上隊伍,繼續前進。

其實我覺得我這張挺帥氣的~~ 20090618雪山主東


雖然一路上都是上坡,不過今天行程只有短短2km,走來沒什麼壓力,途中只休息一次,大約下午5點抵達「七卡山莊」。



山莊已經很熱鬧,分配了床位後,簡單整理裝備,換上拖鞋就到山莊外頭晃晃。

早上還在遊覽車上時,就知道因為先前聯絡有疏漏,以致於原本負責我們一行人23人(含領隊、嚮導)的山青,直到早上10點多接到領隊確認的電話時,才知道我們今天要上山。因此,我們中午時就被告知晚餐可能會晚一點;原本覺得還好,還有心情閒聊甚至打個橋牌(我也不知道天才的研究所同學為什麼會在她小小的背包裡塞進一副撲克牌),但隨著其他隊伍紛紛開飯,被飯菜香氣攻擊,頓時覺得好餓好餓啊!

於是拿好碗筷,坐在山莊外頭的桌椅上,貌似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認識同行新朋友,但實際上卻是豎起耳朵注意後方廚房的動靜,一聽到晚餐好了(大約晚上七點多),立刻衝進去,漆黑的廚房,只有頭燈微微發光,夾好飯菜後,揀了個位子坐下,覺得戴著頭燈吃晚餐的大家好像螢火蟲喔。。。

晚餐很好吃,吃飽後原本已經鑽到睡袋裡,聽到外頭傳來講話聲音「好多星星喔!」立刻又拿起頭燈,爬下床鋪跑到山莊外頭。



天啊,真的好多星星!可是我通通不認識。。忍不住遙想起正在唸天文博士的大學社團學長,順便暗自悔恨大學時為何不去選修超熱門的通識課「認識星空」,害我現在只能對著滿天星發呆。

當然,發呆也是不錯的,至少在大夥兒七嘴八舌下,還認出好幾顆一直在天上跑來跑去的人造衛星。

雖然第一天的行程幾乎都在記錄意外事件,不過畢竟有驚無險;況且還有星星堆滿天!

2009年6月12日

Punk! 少年手指虎



還坐在戲院裡,阿凱已經開始抱怨「為什麼跟妳一起看的電影都是這種片?上次《舞妓哈哈哈》也是!」可是她自己明明也笑得樂不可支。。

只能說,宮藤官九郎太強大,把觀眾搞得像是罹患「官藤宮九郎強迫症」般,明明覺得電影神經兮兮,一知道新片上檔卻還是乖乖去戲院報到,拋下正常人生,心甘情願地當兩個小時的神經病。


用一個詞彙形容《少年手指虎》(The Shonen Merikensack),我想是「誇張」。誇張的劇情,誇張的演員表現,誇張的歌詞(馬拉松?巴拉松!),誇張的舞台效果(可憐的Jimmy桑!)。於是我們誇張地笑、誇張地喊著「好誇張」,卻很難確定到底是那麼高潮迭起的人生比較誇張,還是我們甘願讓生活日復一日地乏味下去比較誇張。

不經小侯提醒,我倒是沒想過這部電影可以對應到這關鍵字,「公路電影」。但一連串巡迴日本的演唱會行程,的確具備一點公路電影的要素在;更不用說,女主角在這段巡迴期間,與四個中年大叔共處一車,受夠了臭屁、色情書刊、低級對話、當街小便、打架鬧事...,一度倉皇棄車不顧,最後卻又去而復返的過程,精采的不只是一次次現場演場會的進步(從慘不忍睹到全場high翻天),舞台之外,發生在公路上的點點滴滴,更精采。

由敘事主線(挖掘少年手指虎直到在日本巡迴演唱)、紀錄片(紀錄相關人士對於少年手指虎、龐克的感想與回憶)、四位中年大叔各自的回憶(慘綠少年時...)這三條軸線來貫串全片,像是抽絲剝繭,又像蜘蛛結網,一點一滴讓「少年手指虎」的來龍去脈益發清晰與完整。

Jimmy 桑的眼淚實在很經典,如何在車上創造跳動胸部的撇步更令人噴飯,當然,我最同意的,就是「沒有臭屁,就做不出好音樂」這項論點。真是太精闢了未免。

雖然很八股,但龐克真的不只是音樂,更是人生態度。你可能不喜歡它,卻無法漠視它;畢竟本質上,我們活著就是為了推翻,推翻別人,也推翻自己,日子才有味。。

ps.其實我蠻想推一首惡搞歌曲,也許不算正宗龐克,但聽了會很痛快。Children of Bodom 翻唱的「Oops! I did it again」,超讚!

2009年6月3日

險路務近!石硿仔步道亂石崩雲

5/28,下午三點,天陰,時不時地飄著雨。從太魯閣往北騎了一小段,抵達「崇德隧道」南口。我指了指隧道旁的碎石坡,說,「走吧!」轉頭才發現,同伴們的臉色都好為難。

「真的是這裡嗎?」、「這是路嗎?」、「你確定是這裡嗎」大家七嘴八舌,就是不願面對。為了順應民意,於是我提議,「那不然我們就騎去隧道另一頭看看有無別的入口吧!」崇德隧道很短,北口很明顯地,沒有登山口,於是大夥兒認命,騎回南口,停妥車子。



入口是這樣。說實話,連我自己也有點忐忑,因為沒有登山條,傳說中的繩索也得順著碎石波上爬一小段才能看到,加上不曉得是算心理因素還是怎樣,總覺得前陣子花蓮連日陰雨,讓這條步道看起來更不親切了。




碎石坡的麻煩,在於走在下方的人,除了得克服坡度之外,還得躲避從上方滾下來的石塊。部分路段頗有「阿朗壹」的感覺,同樣不親切的陡坡(只是這裡的長度較短)、同樣不好走的路段,還有,同樣漂亮得值回票價的風景。



蘇花公路上的喧鬧車聲一步一步遠,海角天邊的景緻則一吋一吋映入眼簾。天氣不算好,但還是好美;往下看是海洋遼闊,往上看則是山壁壯闊,夾在大山大水間,雖然渺小卻又覺得好滿足。

沿途都有黑色水管相伴,以及蜘蛛網。



走沒多久,就抵達「第一崩塌地」,或大或小或尖銳或方圓的石塊錯落,展望非常棒。太喜歡那種亂石崩雲的氣勢了。



天色愈來愈陰暗,雖然知道可以繼續走至第二崩塌地,但我們走到第一崩塌地之後的樹林時,決定折返,雖然很想走完全程,不過還是留待下次好天氣與充裕時間時,再來一趟吧。。

非常推薦走走看,至少走到第一崩塌地,感受不同的看海角度與視野,心情會很棒!

下山並不會比上山輕鬆,回到崇德隧道口,石硿仔步道一視同仁地給了我們紀念品:滿手泥巴,與幾縷蛛絲。


2009年6月2日

險路務近!錐麓古道太壯闊



一聽說錐麓古道開放了,馬上揪團敲時間。沒辦法,這條路線實在太難搞,去年七月剛開放,只不過動作慢了一點,颱風過境,柔腸寸斷的古道就封閉了,從九月一路封到今年四月;好不容易五月初宣布重新開放,總覺得若不快點兒去,搞不好再來個颱風,又得等個一年半載。於是事不宜遲,火速敲定端午連假走一遭錐麓,順利申請入園,搞定住宿交通事宜;最後只擔心老天幫不幫忙而已,幸好走錐麓古道的那一天,天氣超棒!

朋友聽說我要去錐麓,看了我丟的前人網誌後,說,「好好的路不走,幹嘛去走在懸崖上,我實在搞不懂妳~」哈哈,其實我也搞不太懂,但對我來說,就是因為平常都在走好好的路,所以有這種特別的路、特別的景,才更要去走一走哇!「險路勿近」跟「險路務近」都很好,個人價值觀不同而已,只要別「險路誤進」就ok。


5/29,端午連假第二天,烏雲散去,陽光來臨,感謝老天賞臉!



早上八點半,抵達燕子口。想走錐麓古道,得先過橋;想要過橋,就得先通過入口處的檢查。拿出入園申請證,結果守門人問我有沒有登山證?我整個腦子一片空白,心裡暗罵了一聲更,對吼,要申請登山證!

儘管內心惶惶,仍舊故做鎮定的說「沒有耶!」心裡邊盤算如果被刁難要怎麼裝可憐裝無辜,幸好兩位守門大哥只提醒我們下次要記得申請登山證,就放我們進去了。

走上新建好的「錐麓吊橋」,內心激動難以言喻。終於,我終於踏上錐麓古道了!在吊橋上我走得很慢,因為每一步都覺得好珍貴。橋下立霧溪奔流,對面燕子口則不斷有遊客走到橋邊探頭探腦,應該也是對這橋挺有興趣的吧。。



過橋,接上步道,警告遊客別輕舉妄動的告示牌聳立。



由於後段步道還在整修未開放,這次只能從燕子口走到「斷崖駐在所」,全程3.1km,原路折返6.2km,預估費時約3.5~4小時。



基本上,錐麓古道恰好跟中橫公路隔著立霧溪相望,一在左岸一在右岸。



出發啦。沿途路徑清楚好走,完全不用擔心迷路。經過「1.0K」標示不久,就抵達寬闊台地「巴達崗駐在所」。這裡很綠,廢棄的地基偶而從滿地的綠草裡探出頭來;多數的人為痕跡已經被樹啊草啊花啊掩蓋,最明顯的遺跡就是那兩個石柱吧。



好綠好綠!襯著藍天白雲,巴達崗駐在所好美。



過了巴達崗,就轉入山陰面。滿地黃葉堆積,另一番風情。



1.3K,抵達「巴達崗2號吊橋」。



過橋之後,是我覺得錐麓古道全程中,較累、平淡的路段。不斷蜿蜒向上,但地貌、植被與人文遺跡的變化,並不如前段路程豐富,只能跟自己的意志力抗衡。

走過便橋,開始有較明顯的地形改變。



沿路上遇到下山的山友們,大家都會很好心地說「加油,快到了!」(但我們都清楚這是爬山時最常聽到的善意謊言),而聽到他們大力讚美斷崖的景緻之美,總算讓自己又多點動力繼續走。

2.5K,錐麓古道的精華路段要開始了。告示牌先來一下。



前方,就是赫赫有名的「錐麓大斷崖」,高聳岩壁上被鑿了淺淺一痕,古往今來的人們行走其上,也許時空背景已變,但謹慎畏懼的心情卻是相通。。



斷崖高700多公尺,寬約60-90公分,我們只能順著山壁的走勢,蜿蜒。。蜿蜒,與腳下700公尺深的立霧溪重疊,讓人有種自己的腳印也在這座山壁上留下微微刻痕的錯覺。



終究我們仍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終究我們會消失,而山林固守。

行走至此,怎能不向下一望?





這段路,任誰都會秉氣凝神慢慢走。懼高的人扶著岩壁繩索緩步前進,不懼高的人則或望山巒疊翠、或探溪水奔騰;走得太快,就可惜了。



驚而不險的大斷崖結束,抵達「斷崖駐在所」。休息之後原路折返,早上八點半出發,10點半抵達斷崖駐在所,12點半回到錐麓吊橋,全程往返合計約4小時,錐麓古道大成功!


錐麓古道簡介(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錐麓古道是日治時期合歡越嶺道的一部份,橫切過太魯閣峽谷慈母橋經九曲洞至燕子口路段上方之錐麓大斷崖,全長10.3公里,斷崖路段介於海拔750公尺至780公尺之間,距離立霧溪谷垂直高度約500公尺,但路面最窄處約僅有6、70公分寬,從上俯瞰太魯閣峽谷壯觀且驚險。

由於此一路段是合歡越嶺道保存較完整的一段,沿途留有部落遺址、紀念碑等,極具歷史文化價值,因此被劃設為史蹟保存區,古道沿途生態也非常豐富而原始,尤其生長在斷崖上的岩生植物,不乏從高山地區因地形及氣候因素降遷至此的物種,更擁有不少珍貴稀有的植物。